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研工作>>理论信息
理 论 信 息(2021年第1期:学习党史专辑)
发布日期:2021-03-24
字号:[ ]

理 论 信 息

 

(第1期:学习党史专辑)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 2021年3月23日

                                                          

 

目      录

 

1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2)

2.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11)

3.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17)

4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

5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35)

6.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45)

7.吴宗伟,薛念文: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的百年探索历程、基本经验与完善路径…………………………………………… (48)

8. 在重大斗争中锻炼和识别干部:百年历程的重要经验……(71)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80)



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学习党的历史,确立正确的党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党的历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中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历史要达到什么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相通的。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只有正确认识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

正因为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历史的这个功能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反复强调学习党的历史对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对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总结历史经验、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性,对全社会正本清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他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立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指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他还特别强调:“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学习应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因此,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从党的历史中学习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学习党的历史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应该学习和把握的党的历史的主要内容和应该采取的学习党的历史的科学方法。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理想最终目标。近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怎样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什么样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那么,什么是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是: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概括起来讲,就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把握了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抓住了学习党的历史的总纲,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还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或庆祝活动以及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3个伟大历史贡献。并总结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8个方面的历史启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4个方面对长征的伟大意义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发展壮大形成的历史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的重要结论,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9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10个方面对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3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进行了全面深刻阐释。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和精神风范,从崇高品格、伟大情怀、理论品质、政治勇气、战略思维、博大胸襟6个方面进行了阐发。

     除此以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场合的讲话中,还论述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之源,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学习党的历史要达到什么目的

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概括起来讲就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党员和领导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第二,要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三,要勇于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稿件来源:《学习时报》2021224

作者:曲青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全党全军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持续开展我军历史教育,更加自觉地从历史中汲取强军兴军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斗。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主席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习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乱花渐欲迷人眼”,大变局需要大智慧。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引我们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中探究历史规律、从时代大潮中研析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正确观照历史,做历史眷顾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10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人民接续奋斗、勠力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牢牢把握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揭示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习领悟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但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让我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坚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取得最后胜利。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升华党性修养、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风雨同舟、安危共担,更加坚定自觉地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

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更加需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主席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而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对新时代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传统、开启新的征程、创造新的伟业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悉心领悟、把握要义。

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习主席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凝练总结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反映了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我们党自身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激励我们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进一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内容的全面阐述。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六个教育引导”,是对“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展开,指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引导我们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科学指导。习主席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提出四点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正确党史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方式方法创新。这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坚持高起点展开、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的具体要求。其中,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是党史学习教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关键所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际成效的实现途径,方式方法创新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举措。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官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新局面。

把提高站位与联系实际结合起来。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精神看齐,是“最最紧要的政治”。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看到,讲政治与讲科学是辩证统一的,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讲政治,才能真正讲好政治。要联系实际、突出特色、务求实效,以好的学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

把赓续血脉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抚今追昔、重温初心、告慰先辈和先烈,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看到,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创新。要顺应时代要求,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褒扬党员干部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鼓励他们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把正面引导与推进斗争结合起来。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必须用正确的历史观去观照,才能把握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脉络。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历史结论,用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面对错误言论,党员干部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稿件来源:《解放军报》2021-03-15

作者:胡得志、刘光明,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总结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党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

(八)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公文微刊公众号编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要将党这个科学有效的执政方式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九)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文化支持。

(十)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拥有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孕育产生的、发展壮大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十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十二)必须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十三)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202123日第11

作者: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成为我们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船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05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时代价值。201710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时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激励着我们党砥砺前行、发展壮大,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先锋队,必然要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勇敢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全力投身于改造旧社会和创造新社会的伟大实践。正是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必然要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坚贞不渝,依靠奋斗发展壮大的脚步从未停歇。南湖红船成为巍巍巨轮,靠的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经熔铸于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之中、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之中、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之中。正是奋斗精神,让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经考验而初心不改。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决定了我们党可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0年来,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10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使红船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精神支撑。

红船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必须通过自我革命确保自身始终过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全国人民给予高度评价。但也要看到,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解决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建设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让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

红船精神推进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许多新矛盾新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许多新特征新要求,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让“红船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归根结底是为了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赋予红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一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弘扬红船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走在时代前列,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就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创新思维,大胆试、大胆闯,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为来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

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确保党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应对挑战、化解难题,就要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遇到矛盾和困难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确保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21-03-16

作者:王永昌 王政剑,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诞生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为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正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领导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永远年轻?是因为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而形成强大精神支柱,是因为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而充满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所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守初心激荡活力,勇担使命永远年轻。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永葆蓬勃朝气。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年代,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在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在复杂严峻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考验。理想信念来自于对科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所以能够拨开层层迷雾引领前进方向,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因为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崇高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保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

 革命者永远年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是因为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敢于刀刃向内,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能够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不讳疾忌医而是勇于自我革命,归根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揭示其中的道理:“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也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永远年轻的秘诀所在。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21-02-04

作者:王炳林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才能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同历史对话,我们才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广大党员必须做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南湖的红船、延河的波涛、西柏坡的翠柏……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借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在回应现实的过程中解疑释惑,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只有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才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我们一定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稿件来源: 《人民日报》2021-03-01

作者: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吴宗伟,薛念文: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的百年探索历程、基本经验与完善路径

内容提要:“政治体检”是中国共产党打扫思想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回答了“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自我革命”的新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淬炼中孕育“政治体检”理性自觉,在曲折发展中强化政治立场甄别意识,在破除思想束缚中赓续完善“政治体检”机制,在新时代推动“政治体检”机制全面成型。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经验可知,“政治体检”必须明确参照标准,把政治立场审视放在首位,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新时代“政治体检”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开展“政治体检”;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为“政治体检”提供依据和保障;注重“政治体检”成果运用,切实抓好整改纠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党内政治生活;自我革命;从严治党;

202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提出了“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1]的明确要求。“政治体检”,无论是对于坚定党员政治立场,还是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政治体检”将隐性抽象的政治要求与党员的言行表现嵌合在一起,使政治思想问题显性外化,能够帮助党组织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打扫思想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随着“体检标准”话语体系的不断更新,党中央提出的政治建设要求逐渐明晰。“政治体检”可以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引领党组织、党员干部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经过近百年漫长的探索历程,“政治体检”的机制优越性、逻辑实效性逐渐在党的政治建设征程中显露出来,不仅具有透视党员干部政治思想问题的穿透力,更在其“体检标准”的文本建构中彰显了实践导向变革力。简言之,“政治体检”凭借自我革命功能,在实践中回答了“如何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怎样自我革命”的新时代之问。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历程

 

马克思指出:“一个政党宁愿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2]90政党想要永葆生机,必须要有觉察政治思想问题的明锐嗅觉,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的百年探索历程,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探索历程中逐渐建构的,驱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自觉开展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的历程。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的百年探索历程主要分为孕育萌芽、曲折发展、赓续完善以及全面成型四个阶段。无论是从革命淬炼中孕育“政治体检”理性自觉,到曲折发展中强化政治立场甄别意识;还是从破除思想束缚中赓续完善“政治体检”机制,再到新时代推动“政治体检”机制全面成型,每一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利用“政治体检”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随着探索的深入,“政治体检”逐渐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并以更加务实的样态在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呈现出来。

(一)在革命淬炼中孕育“政治体检”理性自觉(1921—1956年)

1921年党的一大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一大纲领中,中共创始人明确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前提:“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3]6同时,一大纲领还规定,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经过所在地委员会严格的政治考察,考察期限最短为两个月。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要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将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觉悟不达标的异己分子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体检意识”,一些做法中已经带有了“政治体检”色彩。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体检”目的的认识逐渐深化,“政治体检”逐渐演变为党内自觉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多次发起的干部审查实践中。1940年8月,陈云同志在其主持起草的《关于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总结》中指出,干部审查是“为了发现混在党内的异己分子,以便清洗他们出党而巩固党的行列”[4]283。(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干部,主要应从政治上去进行审查,弄清每个干部的政治面目”[5]579。上述阐述干部审查目的话语的不断更新,体现了中共中央对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意识由自觉萌芽走向日益成熟。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政治体检”实践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初显良性发展态势。但是,这一阶段的“政治体检”常与肃反、审干联系在一起,虽然这种做法使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厘清,但囿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这一时期的“政治体检”出现了敌我界限混淆、问题清算过严以及打击面过大的缺陷。同时,这一阶段的“政治体检”没有被正式嵌入到党内组织生活中,致使其导向功能没有得到常态性发挥。

(二)在曲折发展中强化政治立场甄别意识(1956—1978年)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实践随之进入新阶段。这一时期新入党的同志没有经历过革命斗争考验,部分老同志由于骄傲自满滋生出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思想,“政治体检”事关重大、迫在眉睫。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首次系统列举出了“政治体检”相关的五个重点检查项:第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情况;第二,“双百”方针、“勤俭建国”方针执行情况;第三,是否存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第四,是否存在破坏团结的宗派主义现象;第五,是否存在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主观主义现象[6]223。同时,这次整风运动还对“政治体检”的整改方式及目的作出了规定:“除严重违法乱纪者外,一概不给以组织上的处分,并且要给以积极的、耐心的帮助,这样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6]225在这场与整风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政治体检”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了党内部分同志的政治思想问题,并将“体检”覆盖面扩大到全党,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整风运动后期,“政治体检”一度成为了反右斗争的武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1962年 4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不仅提出了加速甄别党员、团结全党的工作要求,还提出了要对遭到错误批判的党员进行重新甄别平反。“截至 1962 年8 月底……合计有 365 万党员和干部通过甄别得到平反。” [7]120甄别平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检”的认识也随之得到了深化。但在随后的十年文革浩劫中,“政治体检”被异化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善意而纯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狭隘思想的束缚中演变为政治思想上的上纲上线,最终导致“政治体检”偏离了正确航道。

(三)在破除思想束缚中赓续完善“政治体检”机制(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新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经济建设上,但却并没有因此而忽视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为了应对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8]166随后发生的东欧剧变,让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思想问题的极端重要性。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搞经济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9]1708。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发表《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虽然一直以来“政治体检”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意识到的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但其并没有成为党内的常态性工作,“体检标准”也没有被明确纳入到党内法规制度之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要将“政治体检”上升为党内常态性工作,并且开始尝试将“政治体检”要求纳入到党内法规制度之中,以保障其长期稳定而有秩序地开展。1980 年 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系统列举了12条详实而具体的共产党员政治思想标准,这实际上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政治体检”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同时,该《准则》还创新了比对式“政治体检”模式:“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要对照‘准则’的规定,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和作风。”[10]62在《准则》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对照标准逐条检查,边查边改,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迈向正轨。显然,该《准则》的发布意味着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被正式纳入到了党内法规制度之中,俨然成为了党内政治纪律要求,引起了全党的高度关注。1983 年 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不仅提出了衡量党组织、党员政治思想状况的主要标准,即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否坚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还明确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严格剖析自己,勇于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诚恳的、深刻的、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11]404,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愈加成熟的“政治体检”意识。

(四)在新时代推动“政治体检”机制全面成型(2012年至今)

新时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机制愈加成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一是“政治体检”方式趋于多样化。这一时期的“政治体检”,不仅包括纪律检查中的政治检查、巡视监察中的政治巡视,还包括党组织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从严治党下“政治体检”方式的多样化,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发现政治思想问题的敏锐度得到了显著增强,更加注重多维度地甄别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问题。二是“政治体检”结果趋于客观化。新时代下的“政治体检”不仅包括“党组织自评”“党员自评”,还包括“领导评”“群众议”以及“组织审”的系统化“体检”环节。在“体检”主体恒定的情况下,采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多维“体检”模式,无疑会增强“政治体检”的客观性,有助于发现问题,纠正政治思想偏差。三是“政治体检”要求逐步上升为党内法规制度。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要“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督促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12]435。这里提及的“民主评议”显然属于“政治体检”方式的一种,凸显了党中央对党员政治立场审视的高度关注。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首次将“政治体检”这一表述明确写入到党内法规制度之中,具体表述为要“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 [13]17。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1]。总的来看,现如今“政治体检”的概念表述、标准依据等诸多文本要素都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回应,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机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已然成型,走上了常态化、稳定化、规范化的演进道路,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部署。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基本经验

 

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14]28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及时发现政治思想问题,方能纯洁党员队伍、稳固自身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检”百年探索历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一)“政治体检”必须明确参照标准

“政治体检”以洞察政治思想问题为阶段目标,而发现问题首先需要具体而清晰的参照标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检”百年探索历程中,逐渐明晰了党内法规制度、先进典型示范这两方面的“政治体检”标准。一是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政治体检”参照标准。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15]132《党章》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党内根本大法。“政治体检”首先要以《党章》作为审视党员政治思想纯洁度、评判党员政治觉悟高低的度量衡。2019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找差距、寻不足,挖掘政治思想问题。(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内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驱使“政治体检”标准体系逐渐成型,共产党员逐条、逐句以党内法规制度比对自身言行,有助于在系统化、多维化的政治思想标准审视下查找自身存在的政治思想问题。二是将先进典型示范作为“政治体检”参照标准。先进典型示范具备价值引领的功能,同时能够为“政治体检”提供鲜活生动的参照标准。一些党组织建立“新时代党员政治体检中心”[16],通过党史大事展,党员干部以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对照自身言行,直抵灵魂唤醒初心。这种做法让鲜活的革命先烈事迹成为“政治体检”的参照具象,有助于引导党员在瞻仰先烈中反省自身问题,使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入脑、入心。在今后的“政治体检”实践中,仍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挖掘先进典型,为“政治体检”提供参照标准及审视依据。在有了“政治体检”参照标准后,各级党组织要依据参照标准,充分重视客观事实,历史全面地分析问题。

(二)“政治体检”必须把政治立场审视放在首位

政治立场是指政党成员从何种群体利益角度出发参与政治实践。无论政治立场是否在政党成员头脑中自觉生成,不同性质的政党之间总是有着差异化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共产党员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能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政治原则、严守政治规矩。从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经验来看,只有把政治立场放在首位,才能切实做好“政治体检”工作。反之,如果弱化了政治立场标准,不仅搞不好“政治体检”,还会破坏党内团结,最终将党的事业引向歧途。从“政治体检”的本质属性来看,“政治体检”的政治性、原则性也决定了“政治体检”必须把政治立场放在首位。首先,“政治体检”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开展一次“政治体检”,能够直接影响到一批党员的政治生命,并且能够对党员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产生价值导向影响。如果“政治体检”不从政治立场全局出发,而是主观随意地依据碎片化的行为以及断章取义的言论来评判审视党内同志,必然会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其次,“政治体检”具有极强的严肃性。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要“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2]420。“政治体检”坚持将政治立场放在首位,不仅能够起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导向作用,还能够在纯洁党的肌体的同时,从立场、根源上全面客观地评价党员,最大程度上维护党的团结,规避随意评判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政治体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于“政治体检”尤为重要。“政治体检”关系党组织的先进性评价以及党员政治立场的引导纠偏,一定程度上还关系着党员的政治生命。如果“政治体检”忘却了实事求是原则,其实践必然会陷入到主观随意之中;而随意评判党内同志,势必会严重破坏党内团结,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经验可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助于“政治体检”科学甄别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护党内团结。因此,新时代“政治体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努力做到客观、严格,从宏观上看清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质以及政治立场,切忌根据片面表象进行主观推测。具体而言,在“政治体检”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重视客观事实。“政治体检”关键在于客观审视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而要客观审视政治思想问题,就必须深入挖掘日常言行,搜集客观材料,让客观事实说话。二是要历史全面地分析问题。“政治体检”既要关注共产党员的日常言行,又要全面分析共产党员的全部历史,尤其是要判断政治思想问题产生时的主客观背景,把“体检”对象放入到具体历史境遇中实事求是地审视其政治立场。三是要力争做到公道正派。“政治体检”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对党员的政治评价,因此,必须要做到公道正派,不打压异己,不刻意针对,杜绝派性,反对“扣帽子”乱象。四是要勇于自我纠错。对于“政治体检”的错误结论,无论当时处于何种形势,无论发生了多久,无论是哪一级作出的评价,只要是错误结论,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

(四)“政治体检”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政治体检”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政治体检”的过程与结果决不能由个别人主观随意地决定,而是要通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得出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百年探索历程表明,“政治体检”要始终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了党内生活的基本遵循,“政治体检”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只有按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办事,才能科学审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二是因为“政治体检”要挖掘的是动态变化、隐性存在的政治思想问题,需要党组织科学、公正的评判。实践证明,党员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会随着历史背景、所处环境、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最大程度上规避时空掣肘,防止宗派主义、“左”右倾干扰,真实客观地审视共产党员的功过是非。三是因为“政治体检”需要主客观评价相结合,需要规避个人情感因素。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意味着共产党员接受“政治体检”必须要有他人参与其中,这就不得不考虑社会关系因素。社会关系能够引发复杂多样的个人情感,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下,人们对彼此的审视与评价就会丧失客观准确度。同理,党员之间多样化的个人情感,无疑会导致政治立场一元性与审视意见多元性之间的矛盾,遮蔽“政治体检”的客观准确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主张综合大多数人意见得出结论,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治体检”才能规避主观风险,防止党员从个人感情出发评价他人,最大程度上保证公正客观。

三、新时代“政治体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17]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而“政治体检”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层层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8]14以问题意识指导“政治体检”实践,必须深刻反思新时代“政治体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反思当下,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体检”的内源动力尚属于被动式组织任务承接,缺乏利益诉求主动因素。内源动力的不足,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体检”难以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形成良性耦合,陷入了形式主义化、娱乐庸俗化、随意平淡化困境。

(一)“政治体检”的形式主义化

“政治体检”是各级党组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的主要途径。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政治体检”时只讲留痕、不问效果,不仅没有体现出党内政治生活本该具有的严肃性,还使得本该实事求是挖掘政治思想问题的“政治体检”出现了形式主义镜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体检”有名无实。一些党组织开展“政治体检”工作时,“体检进程”贪快图全、“体检主题”虚无游离、“体检问题”点到为止,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而不是为了挖掘党员政治思想问题。在形式主义作风遮蔽下,“政治体检”参与者不认真、不走心,只关心“政治体检”进度是否达到组织要求而不在乎是否真正发现问题。在非党政机关、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中,“政治体检”有名无实情况更是频发,甚至出现“以表格寻找问题,以会议完成整改”的“空对空”式“政治体检”。这种忘却本真目的、背离组织精神的形式主义做法,使政治思想问题整改纠偏成为空谈。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味走样。“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发现自身问题的有力武器。(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但在实践中,一些党员碍于情面,不敢深入剖析自身政治思想问题,更不敢指出他人政治思想不足,或蜻蜓点水地指出表面问题,或只谈优点、不谈缺点,将“政治体检”异化为表扬会、夸赞会,完全背离了自我革命精神。三是“体检结果”弄虚作假。“体检结果”弄虚作假主要分为两种畸形情况:一种情况是党组织中老好人泛滥,不敢揭露其他同志的政治思想问题,甚至不惜在体检材料中打出“全优”评价。这种以讨好他人心态参与“政治体检”的行为,无疑会导致“政治体检”日趋形式主义;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党组织中家长制作风盛行,民主意识淡薄,忘却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个别领导干部独断任性地评判党内同志的政治思想状况,以“政治体检”之名,行打击报复之实。上述现象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极大降低了“政治体检”实效,危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政治体检”的娱乐庸俗化

全媒体赋权下,“泛娱乐化”思潮沉渣泛起,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逃避现实、远离政治”为托词的娱乐庸俗化意识形态立场,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背道而驰,严重威胁到了以理性审视为前提的“政治体检”实践。娱乐庸俗化思维模式给“政治体检”带来了严重的政治隐患,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体检”实践中事实的虚无脱钩以及真相的日趋背离。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分而普遍的娱乐虽然表现出冷漠政治的情绪化镜像,但其实际上具有轻蔑政治历史事实的“后真相”特质。这种“后真相”思维模式并不在意客观事实,而是怀揣“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追求大规模的情感认同,导致社会评价标准的遮蔽以及理性判断的缺失。在“泛娱乐化”思潮影响下,一些基层党组织忘却了党内政治生活本应具备的严肃性,使得党员之间谋求他人认可的后真相式夸赞表达频发,最终导致“政治体检”出现娱乐庸俗化倾向。一方面是“政治体检”娱乐化。一些党组织借“政治体检”之名,行娱乐放松之实。有的党组织借机去电影院包场看电影,有的开展与审视政治思想问题无关的各类娱乐比赛,还有一些党组织将党内政治生活异化为集体聚会,把“政治体检日”变为“聚会日”“放松日”,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党员参与热情,实际上缺乏实质性反思,根本不会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是“政治体检”庸俗化。有的党组织把党员召集在一起开展“政治体检”,党员之间不是深刻审视政治思想问题,而是开玩笑、讲段子,将“政治体检”演变为相互调侃、互相玩笑的庸俗活动,削弱了“政治体检”的政治性、严肃性以及原则性,对于提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毫无帮助。

(三)“政治体检”的随意平淡化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体检”呈现出随意平淡化态势,主要表现为体检态度散漫懈怠、挖掘问题不痛不痒、后续整改敷衍随意。一是体检态度散漫懈怠。“政治体检”的目的是让共产党员进行深刻而自觉的政治立场审视、政治觉悟反思,各级党组织在主观态度上首先就要做到高度重视,确保参与人入脑、入心,切实发现政治思想问题。但在“政治体检”实践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将“政治体检”过程简单化、“体检内容”片面化,问题筛查点到为止,根源探究浮于表面,将体检流程简化为支部领导读读稿子、支部成员记记笔记,只求留痕达标,散会大吉。更荒唐的是,一些党组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惜做假象滥竽充数,开一次会就留下“丰富”的“政治体检”表格材料及照片记录,实际上表格材料是随意填写的,照片记录是变换座位重复拍摄的。这般“走过场”式的“政治体检”,完全背离了自我革命精神,根本无法达到清扫思想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的目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二是挖掘问题不痛不痒。“政治体检”事关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必须要触动内心灵魂、深挖问题根源。可是实践中,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政治体检”异化为工作总结会,无原则地总结正面成果,只求一团和气,完全不触及政治思想问题。更有甚者,不仅挖掘问题不痛不痒,还将“政治体检”作为“拍马屁”的好时机,把政治思想问题审视异化为相互表扬、互相吹捧。三是后续整改敷衍随意。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把“政治体检”问题整改落到实处,挂挂标语、记记笔记,整改举措敷衍随意,没有从思想灵魂上认识到政治思想问题,更不会在实践中切实整改纠偏。凡此种种随意平淡化的“政治体检”,不仅不能打扫思想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还会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使政治思想问题滋生蔓延。

四、新时代“政治体检”的完善路径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2]456“政治体检”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却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化、娱乐庸俗化、随意平淡化。这不仅不符合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还使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时代“政治体检”陷入了困境。如何增强“政治体检”的政治性、严肃性以及原则性,使其成为整改纠偏共产党员政治思想问题的有力武器?如何提高新时代“政治体检”质量,使其成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长久动力?上述问题都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时代“政治体检”需要破解的时代难题。

(一)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开展“政治体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12]35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愈挫愈勇,原因不在于我们党不犯错误,而在于我们党始终注重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中共中央“经常性政治体检”要求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审视的自我革命精神。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体检”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化、娱乐庸俗化、随意平淡化倾向,归根到底,是其没有真切领悟自我革命精神,缺乏自我纠偏的勇气。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开展政治体检,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践证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克服形式主义化、娱乐庸俗化以及随意平淡化的破题关键。开展严肃而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求“政治体检”要时刻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克服“宽、松、软”现象;开展严肃而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政治体检”中要开展深刻的自我反思与严肃的相互审视,打破“不想评、不敢议”的壁垒;开展严肃而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政治思想问题检查,规避随意评判他人政治思想状况的现象;开展严肃而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正确认识“政治体检”的目的与任务,消弭利用“政治体检”打击异己、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二是要用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从理论上看,“政治体检”检查的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这一特质决定了其必须要由参与者自身以及身边熟悉情况的党员同志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差异化的评价结果相互碰撞,最终才能廓清表象迷雾,分清问题是非。从实践来看,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发现政治思想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否用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治体检”的质量。党员之间平等审视关系的构建、民主评议积极氛围的形成,都离不开良性运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政治体检”时,要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红红脸、出出汗”,让政治思想问题第一时间暴露出来。

(二)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为“政治体检”提供依据和保障

优化“政治体检”机制、增强“政治体检”实效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以党内法规制度为依据和保障开展“政治体检”,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政治体检”需要以党内法规制度为依据。“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10]361遵循党内法规制度,实际上就是遵循党的原则立场以及行为规范。反之,如果不按党内法规制度办事,就会背离党中央精神,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政治体检”是一项涉及政治思想问题的复杂性工作,要确保“政治体检”质量,就必须以相关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实践准绳。只有坚持按党内法规制度要求开展“政治体检”,才能不断提高“政治体检”质量,公道正派地评价每一位共产党员,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贡献力量。对于符合党内法规制度政治建设要求的,要积极肯定;对于违反党内法规制度政治建设要求的,绝不能随意迁就,放任政治思想问题不管。另一方面,“政治体检”需要党内法规制度提供保障。(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从目标维度来看,“政治体检”光靠走形式、喊口号是不可能达成目的的,必须要有挖掘问题的决心以及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取得实效。这就需要以强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来审视党员行为,明确评判尺度,提供制度保障。从过程维度来看,“政治体检”根本上是为了甄别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是否出现偏差,但实际上“体检内容”涉及党员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是一项针对党员个人政治思想问题而开展的系统审视工程。党内法规制度具有稳定性、明确性特征,可以划清党员言行界限,指明言行越界后果,这不仅能够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对其政治行为进行纠偏,同时还能够为“政治体检”提供合法性,保障其顺利开展。总的来说,“政治体检”的主客体、程序正当性、评判及惩治尺度都需要党内法规制度作出回应。只有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中有关“政治体检”的话语体系,才能为“政治体检”全程保驾护航。

(三)注重“政治体检”成果运用,切实抓好整改纠偏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闻其过为明’,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12]590党组织“政治体检”后的政治建设要以“政治体检”成果运用为工作重点,给出针对性强、可出实效的“政治体检”整改意见。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做好“政治体检”整改成效评估,总结“政治体检”实践本身的经验教训,不断增强“政治体检”的实效性、科学性。一是建立健全“政治体检”整改评估机制。“政治体检”整改评估机制的缺失是“政治体检”陷入随意平淡化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党员个人缺乏整改政治思想问题的主动性,基层党组织缺乏检查整改效果的动力。在今后的实践中,“政治体检”应该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追责机制”“党组织负责人督查机制”“问题整改成效匿名互评机制”“群众督促检查机制”等,多渠道拓宽“政治体检”成果运用渠道,切实抓好政治思想问题的整改纠偏。二是提高“政治体检”整改报告的透明度。公开“政治体检”整改报告,不仅可以增强“政治体检”的公信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政治体检”的积极性,还可以赢得民心,达成体检目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提高“政治体检”整改报告的透明度,让整改落实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在不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的前提下,“政治体检”整改报告的公开应包括“政治体检”问题、改进举措以及落实情况等内容。公开方式应该采取布告公示、网站公示等多种形式,确保“政治体检”整改报告第一时间接受上级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政治体检”相关理论研究。当前,“政治体检”相关理论研究落后于“政治体检”实践发展进度,使得“政治体检”的开展、完善以及相关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面临理论支撑不力的局面。因此,要高度重视“政治体检”相关理论的研究,开展专题理论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探讨,充分利用“政治体检”实践成果,产出高质量理论成果,推动“政治体检”理论研究的深化,为指导新时代“政治体检”实践、增强“政治体检”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稿件来源:《求是》20211

作者:吴宗伟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薛念文,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重大斗争中锻炼和识别干部:百年历程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其成立至今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一路走来,克服了无数危机和挑战,每一次应对危机,都可以看作一场严峻的重大斗争。成功应对每一次危机,赢得斗争胜利,是我们党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我们党迎接新的挑战的开始。在应对斗争中,干部无疑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在应对各种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丰富的锻炼、识别干部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建党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大斗争中我们党锻炼、识别干部的经验,对于我们加强干部治理,提高干部队伍治理水平,打造有助于干部队伍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过硬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火中锻炼和识别干部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无时无刻不在应对严峻的危机挑战。也正因如此,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战争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在斗争中考验和识别干部,特别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军队干部对中央各项决策的落实,锤炼和识别干部。通过干部的担当作为,把中央正确的决策见诸实际行动中,并且用斗争的实际结果检验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我们党在每次斗争的关键时刻,如在遭遇革命低潮及重大斗争时,都首先会对干部提出明确要求。通过撤换领导、组织整顿、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教育等方式,对干部进行筛选培养,使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更能适应斗争的需要,领导人民及军队顺利化解危险,应对危机,赢得斗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在推动重大社会变革中锻炼和识别干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更是要频繁应对各种内部外部危机。在金融市场动荡、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等过程中,我们党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了三反运动,对干部队伍进行整顿,处理了大批不合格的干部,为取得重大斗争的胜利,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组织领导基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我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意识随之发生变化。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更为重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在多次应对和处理政治、经济、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危机的同时,对干部队伍进行大力整顿,注意在斗争中锻炼和培养干部。从1953年到1966年,每年被开除党籍、退党、自行脱党、劝退和劝退不退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党员人数都在11万人以上,尤其是1960年、1961年及1966年,每年的出党(出党是指党员被开除党籍、退党、自行脱党、劝退和劝退不退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人数更多。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复杂、艰难的局面,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队伍进行大刀阔斧整治、维护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纯洁性的决心和力度。尽管每次处理的效果不同,有时候甚至发生错误的判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在一次次应对危机中得到了锻炼,相信党、信任党的干部始终是占主流的,确保了即使经历了大的挫折和动荡,也能保持国家基本制度的稳固,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打下了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后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中锻炼和识别干部

一是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大问题上识别干部的政治态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党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排除各种干扰和错误思想,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是全党面临的必须取得胜利的严峻斗争。机遇稍纵即逝,而在短期内完成这样艰巨的工作,难度极大,做得不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们党首先从组织路线上入手,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在1977年底的《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在调配领导班子时,重点有四种人不能进领导班子。他特别提醒大家:看人是不容易的啊!一定要在斗争中观察、识别干部,选择得当。正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大力整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中国新的历史征程,奠定了组织和人事基础。

二是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中考验和识别干部。改革开放后,为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邓小平特别注意干部队伍中潜在的政治风险。他指出,干部队伍要坚决清理这几种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绝对不能提上来,一个也不能提上来,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必须坚决撤下去。同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对新发展党员要求尤其严格。尤其是80年代初,我们党发展党员非常慎重。为顺利推进我们党改革开放决策的贯彻落实,中央在重新启用一些老干部的同时,大力提拔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党的干部队伍,努力破除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现象。经过对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整顿,赞成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的各级组织,我们党逐渐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经得起改革开放考验的干部队伍,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不走回头路、探索新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在应对世界格局剧烈变化中锤炼、识别干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进入低潮,这关系到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稳定,是改革开放后遇到的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挑战。邓小平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这次危机是一次灰犀牛事件,主要看怎么去正确应对才能避免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功地应对这次危机,原因有很多,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治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涉及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挺身而出,保卫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保了国内政治稳定。我们党顺利度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的严重危机,抵御了国内政治风险对国家政权的冲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向21世纪奠定了政治基础。

四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中锻炼和识别干部。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都是改革开放后遭遇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在抗击特大洪水的危机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纷纷奔赴现场,同广大军民一道顽强奋战。不少党员干部立下了生死状,他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充分表明在危难关头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经受住考验。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如何在急难险重的斗争中锻炼和识别党的干部的认识,并开始思考如何把这种认识制度化。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全国范围的紧急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疫的精神和部署,各地各级干部迅疾进入了危机应对状态。不少地方对抗击非典斗争不力的干部进行了查处。如截至2003529日,山西省全省共有319人受到了处理,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212人,组织处理的119(含双重处分),受处理的人员有县处级干部28人。在抗击非典结束后,不少地方在提拔干部时,把抗击非典时的表现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全国的应急救灾体系是一个大的考验,对各级干部尤其是灾区的干部来说,更是一场大考。将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与对干部晋级、修养、学习、培训等多方面的治理举措相结合,不仅是对干部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我们党干部治理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后,在重大斗争中考验和识别干部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必然更加需要在重大斗争中、在各种危机应对中锻炼和识别干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考验的不仅是我国卫生防疫制度体系,更是对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干部治理体系建设成效的一次检验。

首先,中央在疫情防控初期对干部队伍提出政治要求。20201月,在疫情暴发不久,中共中央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组织领导抗击疫情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启了危机应对下的干部治理布局。《通知》强调:要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察其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的,要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的,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这是在应对严峻斗争与考验中,中央第一次以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全党各级干部和党组织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在与疫情的斗争中综合运用考察、识别、评价、使用、问责等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管理。

其次,提高干部队伍治理的规范化。抗击疫情期间,地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出台了具体的干部治理举措。有的地方出台了在疫情防控中火线提拔干部的暂行规定,以地方党内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干部可以被火线提拔,提高了火线提拔干部的规范性。如甘肃平凉市委组织部在20202月发布了《平凉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火线提拔干部暂行规定》。各地党组织贯彻中央精神,及时提拔那些在抗疫一线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冲锋在前、措施得当的领导干部,不仅武汉市在短期内火线提拔多名在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湖北省各地以及其他省市如天津、山东、江苏等地,也都有相关举措。火线提拔干部,有效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这些干部临危受命,在抗疫一线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第三,加大对不合格干部的处置力度。对表现不合格的干部进行紧急处理,是危机应对下干部治理的一大特征。在这场抗疫中,各地都加大了对不合格干部的处理力度。湖北省迅速调整了省委和武汉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地对防疫不力的干部也进行了大力整顿。如吉林省舒兰市防疫不力,疫情长期得不到控制,2020515日,吉林省委发布关于舒兰市委书记职务任免的决定。

在重大斗争中加强对干部的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优良政治传统,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是我们党以组织路线来保证政治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党对干部队伍的绝对领导。党组织在干部素质、干部的任命和罢免、监督等方面,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使党组织具有了上下贯通、行动迅速的政治保障,尤其是应对重大危机时,这种制度的优势就充分显现出来,有利于净化干部队伍政治生态,促进全党政治生态的好转。重大斗争,往往是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强健干部队伍,促进干部作风好转的重要历史契机。通过重大斗争考察和识别干部的优良作风,也有利于督促干部自身能力的迅速提升和带动整个干部队伍以及党员队伍作风的好转,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

稿件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20213月第2

作者:田改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中心(室)主任、研究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还是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各族人民始终休戚与共、众志成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回望过去,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依然需要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要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高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五十六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稿件来源:《求是网》,2021-03-07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