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的创新和传承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也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中央对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考察湖南时就重点讲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问题。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一环。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品更具创新力、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催生新产业、新消费和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总结有以下特点:推动创新与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促进跨领域的创新。丰富文化表达——科技为文化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使得文化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强了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通过科技手段,文化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打破地域限制。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文化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增强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能够催生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共同发展,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增强社会认同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教育与学习。科技的应用可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能够为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互动体验,促进终身学习和知识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科技手段展示和传播本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着生产力发展。根据《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研究表明,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4945亿元,其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营收增速超过传统文化业态营收平均约11%,为推动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提供重要力量。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从文化传承角度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逐步嵌入到文化传承发展、演绎呈现、交流传播等各环节,延伸了文化赓续的长度、探寻了文化呈现的深度、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科技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海量需求和应用场景。文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智慧源泉,科技创新离不开文化的涵育。要让先进的文化资源融入科技发展之中,在展示先进科技技术的同时,更彰显深层次文化的底蕴。比如在科技产品命名时,中国量子计算机“九章”、航天领域的探月计划“嫦娥”、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夸父”、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在商业领域中,华为的“鲲鹏”“鸿蒙”“麒麟”,比亚迪的中国朝代车系,不仅在命名上具有浓浓的“中国味”,连车内的按键也都打破英文传统,坚持用汉字,卖给国外的车型也不例外。更多的中国企业愿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科技成果文化内涵。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强化关键技术的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逻辑与运作模式,科技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等效率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关键共性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I-Generated Content,AIGC)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促进文化内容智能化、自适配生产,显著提升了文化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重要的内容生产力工具。当前中国AIGC领域与世界先进技术还存在着差距,还有在工业软件、设计软件、未来智能交互设备、图像传感器等与文化共性领域,这些关键技术我们也面临“卡脖子”的问题,有些已经取得实质进展,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开展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坚定自主创新决心,稳住优势,减小差距,真正实现科技作为突破文化发展、突破生产力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实现跨界合作与交流。文化的传承不是单一的,需要用不同形式的载体丰富其内涵,紧跟时代需要强化文化与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坚持“数字+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让文化资源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在大众中“火起来”,丰富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中的应用场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重塑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赋能传统文化产业摆脱低生产效率制约。最近的热点《黑神话悟空》就是游戏与文化结合的典范,不仅仅实现了中国在主机游戏领域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全方位地融入游戏场景,展现了游戏与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是中国文化自信与游戏技术的双重飞跃。中国传统文化亟需破圈,积极参与跨界合作,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呈现出惊艳的效果,打造出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IP。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随着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变化,文旅行业进入以科技+创意+运营为驱动的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成为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例如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山西文旅借着“悟空”出圈,变“流量”为“留量”,兰州也亟需尽快找到本土文化与科技的契合点、突破点。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为兰州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兰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可以借助科技赋能、融合动漫、电影、高层次文体活动、短视频媒体等宣传兰州文化元素,积极推动打造黄河文化、本土特色美食文化、秦腔戏曲、读者印象等IP,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网络信息科科长、讲师 本文刊登在《兰州日报》2024年10月1日理论版。